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愷哥程式APCS班招生中!

  Q:愷哥APCS程式班的目標是什麼? 這門課會協助同學APCS考出好成績, 幫助你能申請上理想的大學 (尤其是國立資工、資管、電機相關科系) 讓同學開拓眼界,理解各種新科技與培養思考邏輯, 有能力在跟教授面試時侃侃而談,並用程式來解決人生中的難題 Q:所以,課程內容教什麼呢? 以Python為主。原因有二,1)Python是最簡潔易寫的語言,在APCS考試時答題最有效率。 2)用Python做Project相當佔優勢,現代最重要的應用包括網站、人工智慧等,Python都是最主流的語言。除了Python之外,也會用一點時間教學生"讀懂"C語言(不用會寫),因為APCS考觀念題需要,未來也有機會碰到。 配合APCS的考試範圍,會教授基本運算、資料型態、條件判斷、迴圈、陣列、函式、遞迴、佇列、堆疊、排序、搜尋等等內容,並搭配大量練習 講解人工智慧、區塊鍊、5G、VR、AR、駭客思維、創新創業...等最新的科技趨勢及思維模式等等,開拓同學科技視野 【閱讀完整內容】
最近的文章

頂大資工APCS組/資安組很好上,APCS實作三級就有?

吳邦一教授統計的,114年度APCS組(或資安組),個人申請一階通過分數。 可以在 這個連結 下載到。 可以看到,相對於資工系的一般組,要求的分數低很多。譬如交大資工乙組過篩分數,(英+自)25、數A14。而交大資工資安組過篩分數,只要數A9、APCS實作三級。資安組不但不採英文自然,數A要求從14大降到9,而且實作三級難度不高,愷哥的學生大部分都有! But,最好是有這麼容易上交大資工! 交大資工乙組的篩選倍率是3,而交大資工資安組的篩選倍率是9。什麼意思?意思是資安組進到二階的人裡面,最終只會從9個裡面錄取1個,實作三級的人是一點機會都沒有,四級的機會都不大! 所以愷哥常說,學APCS的主要目的: 第一階段是探索資訊領域的興趣 第二階段是考到APCS實作三級,搞定學習歷程,一般組的二階甄試有絕對優勢,幾乎是保證錄取 第三階段如果APCS實作分數比目標校系報名門檻高一級的話,可以報看看APCS組(或資安組) 第四階段如果程式能力明顯比學測強,報特殊選才 愷哥的學生上到進階班的話,九成都能達到第二階段。而第三四階段加總大概10%,那個部分是窄門,不要把它想成後門。 歡迎加入 高中生 學程式FB社團 、以及 愷哥電腦科普頻道 ,跟我一起學程式、學人生。 【愷哥APCS程式班】 熱烈招生中喔!

學習歷程不是作文比賽,家長代寫弊大於利

前陣子有個工程師炫耀他幫孩子代筆學習歷程,希望藉此協助其上國立商學院,以其家庭資源優勢洋洋得意,引發網路爭議。我們不從道德的觀點批判,單從利益的觀點來看,我會說,這個孩子不但沒有家庭優勢,而且是明顯的家庭劣勢。家長的素養侷限了孩子的發展。 第一個誤解,以為學習歷程對於上好大學的影響重大 ,完全錯誤。一階學測沒有過,根本沒機會去比二階甄試。學習歷程的部分就算拿到滿分,跟聯考制比起來也只能提昇全國總排名的三個志願,全台灣文組粗估1000個校系,差三個志願的影響極小。為什麼是三個志願,因為「篩選倍率」通常就是三倍,如果不懂背後的邏輯也沒關係,只要知道學習歷程對於志願的「提升」影響極小,但若做得非常差,志願又填得不好,確實有全部落榜的風險。 第二個誤解,以為學習歷程是作文比賽 ,完全錯誤。學習歷程是比成果,文組要有競爭力就去考英檢中高級,理組就考APCS等,各種有公信力的比賽或檢定。還有包括小論文比賽、高中生人才培育計畫、各種校賽、縣市賽等。愷哥常說「反思不重要,成果才重要」、「還沒下筆就已經決定勝負」。 學習歷程的文筆、排版根本不重要,只要清楚簡單的交代成果就好 ,參考 【學習歷程該怎麼寫?沒有成果只談興趣當然空泛】 。反而最忌諱排版花俏,一堆虛話,沒有任何實際成果。可以試想,一個教授看300份學習歷程,對於沒有成果的虛華文字有多厭惡。 第三個誤解,「孩子只要認真讀書,學測考高最重要」 。我看過很多孩子,不會做家事,不會通勤,沒有社交能力,稍有空就是低頭玩手機,拿掉手機之後,連自己找樂子都不會,更別說對未來有什麼志向,眼神空洞彷彿木頭人。這樣的孩子,不管考上什麼校系,未來的發展都很有限。平心而論,理組的當木頭人還可以接受,畢竟專家不過是訓練有素的狗,只是以後升主管職會比較困難。但是文組的木頭人...不用我多說,正常人都知道會有多慘吧。如果家長有正確觀念,教孩子寫學習歷程也不過是一天的事,我前面講了,只要清楚簡單的交代成果就好。幫孩子節省那一天去念書,對於學測的幫助微乎其微,遠不如透過此次的機會教育,教會孩子表達自己。 綜合以上來看,家長幫孩子"寫"學習歷程,明顯是弊大於利的。一則對於志願的提升幫助極小;二則學習歷程的重點在"成果",而家長不可能代替孩子考檢定;三則養出一個木頭人,長期發展不利。 經常有人說,學習歷程制"不公...

頂大冷門拚轉系 vs. 後段電資拚洗研:哪條路更容易?

我之前一直說,志在電資的學生,與其先選頂大冷門科系再寄望轉系,不如先讀後段大學的電資,研究所再考頂大。之前我計算過, 先進台大再轉電資概估成功率為3% 。那先讀後段電資再考頂大碩士呢? 以下是 海洋資工113級學生考取研究所榜單 。 當屆大學部101人,10上頂大,10人上四中(含北科台科),8人留在海大。我概估大學部有1/3不考研究所,也就是海大考研的人裡面,15%上頂大,30%上四中以上,這顯然比先上頂大冷門系,再寄望轉系電資好太多了。 對於高中生來說,最重要是三年內要好好探索興趣,興趣確定了,就應當選系不選校。分數上不了頂大電資,但已經探索過,確認很適合念電資,那就填其他大學的電資。既然適合,到哪間學校都能念得開心愉快書卷獎,後面可以轉學考、考研究所,最不濟還是留在這個產業,做自己擅長愉快的事。 歡迎加入 高中生 學程式FB社團 、以及 愷哥電腦科普頻道 ,跟我一起學程式、學人生。 【愷哥APCS程式班】 熱烈招生中喔!

頂大新生後悔沒早學程式?高中生應提前一魚三吃

這個寒假有三個頂大的大一學生來找我學程式,一個交大電機系,一個成大機械系,一個台大財金系。 我有些意外,也並不意外。 意外的是,他們大一都有教,但學得不好。三個頂大不同類型的科系,不約而同的來找我補救。 不意外的是,大學尤其是頂大,不少教授上課很隨意,學生學不好很常見。尤其學程式這種事,很像小朋友學注音符號,如果沒有提早在幼稚園適應這種符號體系,上了小一才開始照學校進度學,老師通常稀哩呼嚕就教過去了,學習效果通常很慘。跟大部分人從小習慣的紙筆測驗不同,寫程式就像修燈泡,有亮就是滿分,沒亮就是零分,長篇大論描述原理沒有意義。學程式的符號體系、運算思維、嚴謹度要求,會需要時間適應。 我知道很多高中生,因為校內的程式課學的不太好,想要盡量逃避掉(參閱 【在高中學不好程式,不敢走資訊系?】 )。但還是要提醒學生,在這個時代,程式已經跟英文一樣是必備技能,只要是念理組,上大學都是必修程式設計。甚至文組的商管金融科系,未來要做數據分析、網路行銷、自動交易等等,都是要用到程式的。 既然上了大學還是逃不掉,為什麼不在高中的時候學好程式,考過APCS檢定,一方面探索性向,二方面搞定學習歷程,三方面有利二階甄試呢? 歡迎加入 高中生 學程式FB社團 、以及 愷哥電腦科普頻道 ,跟我一起學程式、學人生。 【愷哥APCS程式班】 熱烈招生中喔!

高三下才想要充實審查資料申請大學?兩手空空能怎麼辦?

有同學問我說,已經高三下要填志願了,想申請資工、資管相關科系,有沒有什麼緊急可以做的專案,可以充實審查資料。 還是強調我一再說的,申請資訊相關科系,最有效還是APCS,這是明白寫在招生簡章上的。公信力強、鑑別度高,只要考到APCS實作三級,基本上一階學測有過,二階甄試就會過。APCS在升高一的暑假就應該開始學,最晚高二寒假,再慢就來不及了。 如果都已經高三下要填志願了,才說要念資訊相關科系,兩手空空怎麼辦?有沒有可能立刻做一些東西跟教授展現誠意?好吧好吧,愷哥教你。 首先, 「反思不重要,成果才重要」 ,不要把心思放在作文比賽,教授審查了幾百篇的虛話,多看你一篇虛話只會嘆氣,不會錄取。 只剩幾個禮拜,要做出成果,我的建議是- 「自學用AI製作內容」,並把過程跟成果,寫成文章、影片、照片,放到社交平台上 。內容的質跟量就是你的成果,吸引到多少觀看也是成果,不但具有公信力,對於資管教授也展現了行銷管理能力。 AI生成內容難度不高,可以發揮的創意大,可能性大,也關聯到資訊領域的教授喜好。 譬如寫你學習某個topic 30天,一天一篇心得,放到blog。這方面可以搜尋「iThome鐵人賽」,是資訊界行之有年的做法。 譬如用AI生圖,產生某類特定主題的圖片,一天一張,放到Instagram。其實學習做這件事的過程,又連結到上一件事了 譬如用AI產生影片,針對某類特定主題做個十幾部,放到Youtube。一樣,學習做這件事的過程,連結到第一件事。 譬如用AI寫小說、畫漫畫...放到各種平台上,吸引流量跟討論。 做這些多有效?保證比編反思文還有效。 願意動手,有能力自學,有發揮創意,有吸引到觀看 ,能夠做到這個程度的學生已經夠稀有了,能贏你的人不多了。即使我已經提供了秘笈,絕大部分高三生,看到了也不會動手的。有動手就算做的再爛,也贏過90%的人了。 歡迎加入 高中生 學程式FB社團 、以及 愷哥電腦科普頻道 ,跟我一起學程式、學人生。 【愷哥APCS程式班】 熱烈招生中喔!

學測後標待遇勝過頂標? 該選系還是選校?

銘傳資訊管理系路仁教授的好文 【 去中學當資訊科老師變容易,孩子適合走這條路嗎? 】 ,數據跟途徑都很清楚,很有選系參考價值。我擷取文中幾個重點: 資訊產業待遇大好,產生磁吸效應,中學資訊科老師大缺,除了台北市中心較競爭,台北市邊緣、新北市、桃園市的資訊教師缺很多,其它地區更不用說 讀銘傳資管系=>修教育學程=>拿到教師證=>當資訊科老師老師,整個過程競爭少、名額多。相較其它文組科系應徵老師擠破頭,慘淪流浪教師。 以公立高中資訊科老師為例,大學畢業月薪約四萬四,碩士是五萬二,年終固定1.5個月。 有些學生高中時念程式設計,覺得不是很強或不是很有興趣,但對接觸人有興趣,當資訊科老師每年教重複的內容(office或基本程式設計而已),壓力沒那麼大,而且當老師還有寒暑假可以去旅遊。 之前建中資訊代理教師招考,無人報名,連招了13次,勉強錄取大學畢業、無資訊專長、無經驗。高職電機/電子/資訊科教師需要本科專業,懸缺一大堆找不到人。原因應該不難想像,資訊業界的待遇太好,輕鬆穩定型的工作沒人要搶。 設想以輕鬆穩定公教人員為目標,如果是文科畢業生擠破頭,錄取率不到5%,重考十年以上比比皆是。理工科雖然沒有文科競爭成那樣,但也比不上電資幾乎是有報就上,因為缺人而堆上去的各種加給,待遇也是最好。 愷哥之前就說,「頂大文組的待遇與私大電資相近」。銘傳資訊管理系屬於文組(頂多採計數B),學測後標就能考上。相較許多頂大文組的畢業生,找到月薪3萬的工作就不錯了。 頂標領3萬,後標領4.4萬。你要選系還是選校? 歡迎加入 高中生 學程式FB社團 、以及 愷哥電腦科普頻道 ,跟我一起學程式、學人生。 【愷哥APCS程式班】 熱烈招生中喔!

吃苦的複利效應,升學路上多努力一點很划算

昨天一個學生向我報告,他特殊選才上了國立資工,替他高興,但也有些可惜。 這個孩子是中低收入戶,照例我都是全額免學費。如果照他的學科成績走個人申請,不太可能上的了國立資工,走特殊選才有這個結果,對他來講是不錯的。 可惜的是,這個孩子有機會上更好的大學。他的天份不錯,但是自我要求不夠,程式進度拖延。如果他再努力一點,進度不要拖延,有機會可以上到中字輩,這是差很多的,「四大四中兩科」在資訊業界有特殊待遇,企業是會主動去「搶」這些學生的,年收百萬是基本。 有點年紀後我領悟到一件事,每個人一生要受的苦都是一樣多的。眼前把該受的苦逃避掉了,其實苦並沒有消失,只是以不同形態遞延出現。眼前少受點讀書的苦,之後同學已經半退休了你還在加班,逃不掉。 雖然每個人一生受苦的總量相同,但享的福卻不相同。 吃苦就像存錢,早點吃苦就能轉換出更多複利回報 。12歲上國中開始存,跟22歲大學畢業才開始存,到中年的時候看存摺,回報會差很多。後者以為可以逃避吃苦,但其實不行,都只是遞延而已。而早點開始吃苦的人,也會早點結束吃苦,並不會吃虧。兩者吃苦(存錢)的總量一樣多,只是因為起始點不一樣,複利後的獲利卻差很多,很可惜。 回到這個孩子,他說打算一邊念大學,明年再申請一次特選。還有大二可以轉學考,大四可以考研究所,都有機會再往上爬。即使只是國立後段資工畢業,認真點也能夠年收百萬,對他也算是階級翻轉了,恭喜他。 歡迎加入 高中生 學程式FB社團 、以及 愷哥電腦科普頻道 ,跟我一起學程式、學人生。 【愷哥APCS程式班】 熱烈招生中喔!